2018年考研需要准备什么?专科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发布时间:2017-07-12 09:54 | 来源:知乎 | 阅读:

2018年考研需要准备什么?专科考研需要什么条件?考研期间一直求助于知乎,毫不夸张的说,那些关于考研的问题下面的回答,我几乎是逐个看过来的,而且很多回答都是收藏了之后反复地看。我理解如今的你们的无助与迷茫,以及看到一条好的经验时的惊喜,因为我与你们毫无差别,只是早了一年考试。十分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帮到一位学弟学妹,我也会十分开心,小编也是特别推荐口碑课程网的考研课程,同学们可以咨询右侧客服,会随时为您服务。

这篇文章是我对于考研的认识,其中的方法与理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前辈的经验贴,在此无比感谢那些师兄师姐,因为来源太杂,我已经无法在此逐个地将你们的原贴找到并感谢。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尽力去找到师兄师姐们,私信致谢。

根据以下脉络不断填充,持续更新:

2018年考研需要准备什么?专科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一)考研总论

1)经验方法的适用性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看任何前人经验的时候永远记住 : 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每个人生来不同,不仅体现在价值观念上,学习方法上也是。不必过分地在意他人的具体学习方法,要学会有选择地吸收,适合自己的方法永远只能自己知道。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学习学妹们可以记住这句话,因为在漫长的考研期间,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怀疑自己的时刻。

2)怎么考上研

先说结论:99%的汗水+1%的方法论。

我知道大家看到方法论就头疼,但这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以我个人看来,绝大部分考研党的学习理念是有问题的,甚至十分糟糕。大家的智商相差无几,付出程度也未必有多大差异,看了同样的经验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400+,有的人就只能挣扎在国家线上下呢?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首要目的。数学怎么学,英语怎么学.....具体在每一科目上,有十分多地的经验可以借鉴,那些答主的高分很多是我也望尘莫及的,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而我就主要谈一下我对考研整体的认识。

考研,归根结底只是一门选拔性考试,而且还是一门时间跨度不需太大,知识点并不多的考试。国家希望大家可以用几个月地时间初步具备一个研究生的基本素养,这就决定了考研本质上带有突击性质。也因为此,我们知道如此多的逆袭故事,这都不是梦。

考研首先做到的就是坐得住,从早到晚,从夏到冬地付出。这是考上的前提,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些学霸都是如何坐得住的,为什么他们可以不知疲倦地刷题、背书?有的人将其归结为自控力,有的人感慨一声天赋异禀。我告诉你,都不是。

是欲望,让一个人可以长时间地付出。自控力是一项消耗品,它仅仅在时效很短地事情上生效,需要每日补充(睡大觉)。而欲望却是一直在燃烧着的,让人能够长期不懈地做出不朽的事业。那些不知疲倦的学霸,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在是否学习、学多久这个问题上面纠结,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做到最大的努力。

如果你考上的欲望足够强,我相信努力不是一件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不会在这上面多费口舌,任何经验贴,包括本篇,只能帮助到那些本身已有足够考上欲望的学弟学妹,其余人爱莫能助。

我假设你已经确信自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行动,缺的只是剩下1%的学习论。

(二)思想准备

1、基本原则

1.1 看清最重要的事

这条是我吸取高考失利的教训。在现在的我看来,高中的我很傻:我不懂得合理的分配精力。而这个问题同样在很多考研党身上出现。

比如说,那时候我英语还不错,130左右。可我依旧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背单词和刷阅读上。同样的精力,也许可以本可以让我并不出色的理综提高30分,但却只能让我的英语提高3分。这算不算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呢?

考研途中,你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类似的问题。时间有限,到底是学数学,还是学英语;学高数,还是学线代,都是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的。

重要的事情很明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每个人精力有限,各科绝非是平均分配。做到这一步,我想你就超越了大部分竞争对手。

看清真正重要的事,还别把太多时间花在寻找方法上

千万别误入歧途,认为你所缺少的是学习方法。方法很重要,但要永远记住:立即行动,开始做题,才是提分的唯一途径。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盲目的找院校信息、学习方法,用各种各样的考研视频把自己的网盘塞满,还满满的成就感。其实都是徒劳的,是对最终结果没有任何实质帮助的。

1.2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考研途中最痛苦的绝不是日复一日的学习,而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学习没有效果,看不到进步甚至还比不上往日。

关于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不是我能解释的了。但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你熬一碗很有用的鸡汤,这句话也是从某一位知乎答主那里取来的:

看似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就是希望最大的时候。

这真的是一句十分有魔力的话,帮助我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那些充满怀疑与绝望的夜晚。

正确认识学习过程的平台期,并坚定的相信随之而来的就是阶段性上升,才是一个聪明人该做的事情。

我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经历过的几种平台期,希望对各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英语

我的平台期主要体现在阅读分数上。我总是过分地在意每一年的真题错了几个、比过去少错了几个,认真的记录下来,甚至划出了折线图。

可是我发现,我的阅读水平总是在错5个左右徘徊。我做过的第一年的阅读真题是1998年,错了4个。按照年份继续做下去,除了个别几年能够控制在两三个,其余均错5、6个。没有进步,也就无所谓了。可怕的是在2002年,错了9个。那时真的是无比的怀疑自己,不懂得每天背了这么多单词有什么意义。但仍旧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做。

根据我后来的感悟,英语是一门付出与收获极为公平的学科,看似错的个数差不多,实际上是由于考研试卷难度在提升,以及平时做题时我们无法保证一直在最佳状态,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水平(相信我,考场上就是你的最佳状态)。

2)数学

我的数学平台期主要出现在第二轮刚开始时,感觉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却,甚至不如刚开始复习时的水平。那种滋味是特别难受的。其次是在后期,大概是10月份做完真题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提高自己,经历了一段迷茫。

关于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会出现忘却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客观面对这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具体的解题方法,而是那看似悬之又悬的解题能力。只要坚持不懈的刷题,每个人的解题能力都会得到长足的提高,不必拘泥于记住具体的解法。你的思维水平到了,解法什么的随便看看就能记起来了。

2、无论如何,要有属于自己的排解方式

最好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完全的理解你。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准确的。有的人自视过高,有的人则总是缺少自信。所以他人对你的看法就至关重要。一个好朋友,他能够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帮你解决心中的困惑。

考研不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所以互帮互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人总是这样,我们无法轻易的排解自己,但却有各种方法劝服他人以及被他人劝服。也许你适合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但希望你总要找到那么一个人,可以在你难受的时候能够跟他说说话。

其次,我的个人的排解方式就是记日记。无论心中有什么烦恼,我总会在日记里逐条列出,并劝说自己,给自己打气。记完日记后,就好像所有的烦恼都留在了过去,我又重获斗志了。就是这么神奇。

3、一本书看三遍要比三本书看一遍效果好得多

尤其体现在数学上面。 题集多如牛毛,千万别被题海淹死。

同时记得看过一位学姐说的话,送给大家:如何判断一本考研辅导书要不要买呢?当你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做第二遍的时候,就不要买。

(三)初试

前面已经说了,具体到每一科目,知乎上有很多优质的回答,我在这里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有选择的接受就好。

1)数学

先说一下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三门课,最难入门的是高数;想考150,最大的障碍是线代;概率完全是套路。这三点仅仅是我个人对三门课的领悟:线代属于想拿分很简单,但万一出道难题就要人命的那种。而高数不管如何出题,思路还是那几种,总能有头绪。概率出题是最中规中矩的,解题方法,乃至流程,都是很固定的。 张宇的高数视频课和《高数18讲》是绝对的考研数学大杀器。我认为宇哥是对考研趋势把握最准确的一个人,因此他的习题也是最新的。《18讲》一本书,绝对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的知识点与题型,剩下的内容要想学会就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刷全书了。 但可惜我认为张宇老师的线代和概率与他的高数课相比就逊色很多了,线代看李永乐的视频课(视频课强化班讲义就是那本《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看王式安的视频课(结合讲义),都要比宇哥的好一些。

资料推荐:

视频课: 高数:张宇基础班+强化班 汤家凤部分视频课 线代:李永乐 基础+强化 张宇 基础班(虽是基础,但建议在有一定基础后再听) 概率:王式安基础+强化

资料书: 全科:《双李复习全书》 高数:《张宇18讲》 线代:《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概率:《概率论辅导讲义》(王式安)

习题资料:《660题》《真题大全解》

具体复习:

数学的复习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学习、复习(第二轮)、套题。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不求初速,但求加速——张宇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宇哥写在《高数18讲》前言的话:千万重视基础学习阶段,什么时候都可以加速就是这个时候不行。拿长跑冠军的不是一上来就加速跑的人,那样做很傻,恐怕跑到一半就坚持不下来了。踏踏实实的打好基础,看似很难很慢,身边同学的进度都比你快得多,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扎实的基础,只不过是建了个空中楼阁,后期再怎么努力,也基本上是无力回天的。

高数的复习,首先大致看了下高数上册的课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不必太仔细。课后习题做不做的问题仁者见仁,我认为要有所选择,大部分章节没有任何做的目的,但也要看本人的基础如何。

首先,本科课程的培养目的和考研的考核目的并不完全一致,课后习题与考研的范围也有很多区别。

其次,考研作为一门选拔性考试本身有重点,有的章节需要重点复习,有些章节只需要知道个大概。一视同仁的做课后题,恐怕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最典型的例子是高数课本(同济版)的不定积分、定积分部分的课后习题。真的是很难,哪怕我到了考研后期也忘不了被它支配的恐惧......所以课后习题的最大意义在于锻炼你的计算能力,不定积分很难、定积分很难,但考研真题不会这么逗b在这里考察你。刷课后题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因为你慢慢会感觉到,整个考研数学,最难算的问题,也许就是一连串的几个积分计算题。具备相当强的解积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如果非要课后题,我的建议是做积分部分,当然太难的、技巧性太强的完全可以跳过,做做那些基础的就好

大概花上个几天回顾一下课本,就要开始认认真真的听视频课了。我是先听完张宇的高数基础班,不多,几天就可以听完,认真记笔记。听完宇哥基础班,你就会有迷之自信,很好,这时候就需要自信。

然后就进入正式的复习啦。我的顺序是听一部分的强化班,结合做完对应《18讲》,大概把18讲的习题搞懂后,就开始刷全书的对应章节(会有困难,但要坚持下去,实在太难可以略微跳过),所以我两本书是一起刷的。

不必纠结于做题的顺序,我过去在知乎看到一位学长说的非常好,大致是:第一本书掌握了百分之80,再刷第二本书,不仅可以很顺利,而且也会把剩下的百分之20学会。 总而言之,学会一本再做另一本,不要囫囵吞枣。

线代:我没有看过课本,因为丢了Orz,就直接看了李永乐的视频课,做完那本薄薄的讲义,就算是入了门。线代我是学习了两周左右,但那时我在外实习,只是抽空学的,因此实际上一周也许就能搞定。

概率:同样没有看课本,直接听视频课,你就会发现概率其实内容特别特别少,大概一周就可以学完。

总结起来,我的复习过程是这样的:张宇基础班+强化班、《18讲》、《复习全书》。 张宇的视频课已经足够学会大部分的知识点,个别难理解的地方我又专门听了汤家凤老师的课,印象中有中值定理部分、积分应用部分(一元及多元)、多元积分部分。 两位老师本身的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相比之下,我感觉宇哥的视频课是比较侧重于解题思维,而汤老师的视频课是解题方法(甚至是模式化的解题套路)。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殊途同归,水平的提升从来不在于听视频的过程中。而在于实际的解题与反思。

第二阶段:复习(第二轮)

第一轮复习完后就要回过头来再做一遍了,这时候如果发现自己基本上都忘记了或者不会解题了都不要慌,这是一个必然阶段。千万不要慌,第二轮我也是慌得不行,不断的怀疑自己,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白学的。第一轮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我们实际提高的并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实实在在的解题思维和能力。有了这些东西,所谓的知识点很快就能回忆起来的。

同时可以刷一下《660》,并不是说它的知识点有多好。实际上在我看来,实际意义不大。主要是锻炼自己的解题速度和计算能力。如果你可以又快又好的做完660,那么我想剩下的阶段你会十分轻松了。

第三阶段:套题阶段

第二轮结束就可以开始真题了,实际上第二轮不要拖,尽快开始真题。

如果第一轮基础打的好了,真题真的是特别容易。建议做《真题大全解》,一共31年真题,从87年开始做。其中95年以后到05年大约有几年题目比较难,2008、2010、2014、2016年的比较难,在这里说出来是希望大家做到这些年份不理想时,不要失去信心,我也感觉比较难.....

搞懂了真题,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想奔着150去的,就要刷模拟题。这里特别推荐合工大5套卷,某宝上就有,几块钱可以买最近很多年的(临近考研时我就想,真的太可惜了,没有把最近几年的全做完);如果只是需要130分左右,我想反复的夯实基础,把真题全搞懂就足够了。

但无论如何,你总要做上几套远高于真题的模拟,以防考试的时候手忙脚乱。

2)英语

英语复习有一条不得不知的原则,那就是只做真题。

有了这条前提,那么英语的复习就十分简单了。

首先不得不解决单词问题。这一点仁者见仁,有的人适合拿着一本大厚书从头到尾的背,有的人就喜欢看视频课(恋恋有词),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把。

真题就是反复做,从解决完单词问题那天就开始做,千万别做任何模拟题。

作文的话,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我不会写,所以我只能背模版。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但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你的考分目标需要英语特别优异的话,还是要实打实的提高写作水平,但如果只是想拿一个70来分,背模版就是一条捷径了。

2018年考研需要准备什么?专科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关于考研英语的认识:

实际上在你做真题做到一定阶段后就会体会到,考研英语真正的难点并非在英语的阅读本身,而在于思维方式和推理能力。无可否认英语阅读能力是一切的前提,但也只是前提而已。我认为任何一个过了4、6级的同学都有了不错的阅读能力,也就获得了取得考研高分的基础,在考研英语面前也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个人英语水平当然决定了每个人的起跑速度,但前进的方向与方法也是同等重要的。也正因为此,有些人6级600+考研却上不了70,有的人看似基础一般却能逆袭。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复习考研英语首先要端正心态,无论你的基础如何,都不要因此丧失信心或是沾沾自喜,逆袭的故事大家都很喜欢,但本身基础不错却倒在了考研上面就太让人惋惜了。事实上,英语等级考试的目的是让我们具备比较强的阅读能力,6级考600分与考425分所表现出来的阅读能力应付考研都是绰绰有余的。而考研是为了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为读研期间阅读英文文献做准备。

四六级阅读的解题方法无非是“找到原文”,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到原文相应部分,那句话就是答案。但你做考研阅读就比较尴尬了,也许每一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有疑似对应的部分,甚至都是文章原话。这就是考研阅读的真正难点。四六级的选项分“正确”与“错误”,而考研的选项中,很容易出现“合适”与“最合适”之间的艰难抉择。

根据以上认识,就可以解释为何考研只需要做真题了。因为既然考研英语的难点在于思维方式和推理,而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文章都不可避免的体现出自己本身的逻辑与思维,那么所谓的绝对客观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于考研阅读,考研阅读真题的题目、每一个选项、每一个可能的陷阱就是出题人的“文章”。得分的关键并非是读懂英文文章本身,我们要读懂的是出题人的“文章”。出题人自以为出题方式很中立,但实际上处处体现出了他们本身的思维方式,或者正常或者奇葩。(遇到奇葩的选项也只好尽力去接受,实在理解不了别怪自己:每个人的想法生来不同)

上面也说了四六级的考核目的是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做四六级时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刷模拟题来提高能力,因为在四六级中,无所谓什么出题人“写文章”的问题,他们只不过是复制粘贴了一下某篇外文,然后从中找一个句子作为选项,又编了三个错误的选项作为干扰项。

所以,不是说模拟题本身出的不好才不做,实际上它们未必就比考研题差。我们练习考研真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深入了解出题人思路的过程:你刷考研真题,就是了解出真题的人的思路。刷模拟题,就是了解出模拟题的人的思路。这就是所谓的血统,模拟题哪怕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翻身。因为他们的出题人并非是考研的出题人。

考研英语出题人是不会轻易变化的,而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上一批出题人的价值打了折扣。所以最有价值的考研真题就是现在这一批出题人出的最近几年的。

最后记住这句话:考研阅读的目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读懂选项(出题人的“文章”)!

3)政治

政治.....考研后期,英语和数学都差不多到了瓶颈,专业课也只是继续巩固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政治上面,背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预测题,可惜只拿了一个平均分,这个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看命的科目。

字好的同学就是要比你分高,这个不得不接受。但政治确实拉不开差距,这个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4)专业课

这个大家都不一样,但根据我今年的教训,那就是一定要早做准备啊。暑假就可以开始了!

具体每个科目的复习方法还会持续补充的~

(四)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悟

考试期间一直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感触,虽然初试仅仅过去几个月,但很多都已经无法一下子回忆起来,在这里持续更新些突然想到的所思所想:

1、怎么给自己设立目标?

我有一个很私人的看法,就是设立目标时,数学务必要往小了算。如果你自信冲着满分去,也请给自己设定130的目标。将目标设为150反而更难考上150,道理很简单:考场上心态会崩。

如果怀着考满分的心态去考试,上来一道选择题不确定,是不是就在心里给自己宣判了失败?那么之后的题目还可以发挥百分百的水平吗?

以我今年为例,平时模拟合工大5套卷也是130、140左右的水平(业界传言,合工大模拟分数加20~30为考研真题分数),但我却只讲目标定为120,这样上了考场,有道选择不确定,证明题第二问一时没有想出来,我在心里大致估计了一下,只顶多失分15,远远没有超标(失分30),那么我之后的心态就特别从容,淡定的做完后面的题目,又回头把证明题想了出来。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千万不要“自视过高”,哪怕你真的很牛。

2、知识的“冷藏”

虽然不知道背后的原理,但根据我的经验,有一个很有用的小诀窍:看不懂、学不会的东西,不要死磕,过一段时间重新看,就突然领悟了。

难免会遇到一个很难的知识点,比如数学复习的第一道坎:中值定理以及积分证明。刚开始接触,难免要碰壁,说实话,是很难。但如果一直死磕这里,就不太明智了。

人们对一门学科的理解是会不断深入的,在仅仅接触了简单的极限与不定积分后,突然要深入的学习证明题,难度的提升可想而知。而只要你抱着决心一直学习去,一定也可以啃掉这块硬骨头,但其后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一下五柳先生对知识”不求甚解“的态度,大大方方的跳过去,也许等你的思维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回过头来,很多题目都是不值一提了~

另一个亲身感触是英语阅读。有时候就是很奇怪,你特别在意的时候,阅读正确率就是上不去,甚至往下掉。等你主攻作文、完形一段时间,回头再来做阅读:却做了个史上最好成绩。

特别注意:是”冷藏“知识,不是埋葬知识;是”不求甚解“,不是直接跳过。

3、如何看待心态的变化多端

考研期间心态变化大,无非是过度的关注每一天的成绩,如:某一年的阅读正确率,某一次数学模考分,某一天的背书进展......

我懂,无论我如何劝说你们:不要关注细微的成绩,那都无关紧要。你们都会特别在意。因为我也是刚刚经历过来的,我也知道作为一个考研党对于每日的成绩是多么的敏感与小心翼翼,哪怕我的学长与学姐在qq上告诉我:XX,不要关注细微的成绩,那都无关紧要。

既然”不关注细微成绩“本身就是做不到的,那么我们只好去正确的面对这种心态。

很简单,在每一次因为一张卷子的正确率而陷绝望时,记住有一位学长,在知乎上告诉你:不要关注细微的成绩,那都无关紧要。我是一个过来人,你相信我。

一个很可悲的事实就是,经验贴之所以有人看,是因为答主他们成功了。他们的故事是倒叙的,也就有了值得相信的基础。我知道那些考上的学长学姐大多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正如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样在这里写着什么”考研该怎么准备“。但是考研结果给了他们以及我某种话语权。作为一个考研党,在孤立无援的前提下,我们只得求助于考上的学长学姐,甚至”迷信“他们的话,哪怕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相信你“。迷信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希望你最少也得”迷信“一位成功上研的学长或学姐的话(或是知乎某个你最中意的经验贴),因为有时候迷信不是让你愚昧,是给你一些坚持下去的希望。

4、要摆出游刃有余的姿态

人这种动物,太容易被自己感动。毛姆曾说,自我牺牲是一个人最强烈的情感,我深表赞同。千万不要故意摆出一副苦行僧的态度,早出晚归,好像老天爷真的会被你感动一样。你只能感动你自己。

努力永远不是一件需要时刻被察觉的特质,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不是靠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付出与坚持。记住:太用力的人走不远。

要保持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努力,超过生理极限的部分都是无效而可笑的。

以我为例,考研复习前期一直是6点半起床,事实上这也是我生理上能够接受的最早起床时间。曾经有段时间,突然陷入了”与时间赛跑“的怪圈,想要争分夺秒。于是信誓旦旦的将闹钟改为6点,早起了半小时,就能多背几十个单词把。可事实是早起了半小时,面临着一上午没有精神,在自习室昏昏沉沉,反而没有学进去任何东西。

这是一笔很清楚的帐,千万不要为了感动自己,或是与他人竞争而随意的逼迫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努力,才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吧。

5、如何排解自我,忘记来自身边人的竞争

考研本就不易,假若身边同学与你报考了同一所学校,那种滋味更难受。我们往往可以忽视来自外校的竞争,但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对手却失了分寸。

在这里有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有所帮助。

不要把自己的目标过分地关注在”考上XX大学“,要去试着只关心”绝对分数“。

比如我要考北大,参考往年的分数线,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是400分。那么我就不管同专业里有多少人要和我竞争,我只管考上400。我脑子里不去想北大招收几个人,我们学校报报了几个人这些事,只是算计着数学要考120、英语要考70......

我的目标,绝不是超过别人多少分,排第几名,而是实实在在的要考多少分!

提高绝对分数,是完全个人的问题,我又何必担心他人呢?

这样的思维方式同样对纠结于不敢报考名校的同学。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竞争对手太强,就不敢考,那请你先完完全全地忘记别人,就在心中问自己:要考多少分才能上?你有没有把握考上这个分数?如果回答是有把握,那就去考吧,你考你的研究生,没有人是你的竞争者。

6、关于“最重要的事”

我认为这是考研途中最重要的一条收获,那就是永远分清主次。每个人精力有限,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做得太多难免显得贪得无厌,而做错了真正需要重要的事又会导致劳而无获。

我认为大部分考不上研的人都是不努力的人,而努力了却没有考上研的人,主要是运气不佳。但运气这么玄的东西,未必就闲着没事恶心你一下,大部分自认运气欠佳因此没有考上研的人,问题就出在了“没有看清真正重要的事”。

你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道选择题。做好了大多数的选择,就是考研的成功之道。而做出选择的方法就是要时刻牢记“最重要的事”。我举几个例子:

专业课太多要不要听?有各种项目要不要参加?

人际交往的烦心事,心里难受该怎么迅速排解、进入学习状态?

今天该学什么科目?是主攻英语还是数学?

这些都是很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本身有无数种答案,但我假设你是一个立志要考上研的人,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

又想要成绩,又想拿金牌,还要考上研,恐怕这世界很少有这么好的事,醒醒吧。

大多数人际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庸人自扰,人家未必在意。但如果确实是对方的问题,那么这段友谊还值不值得花费精力呢?

学什么科目,学什么,看自己什么提分空间大,绝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7、谈一下自己对高数的理解

我之所以敢在这里“斗胆”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我的数学水平有多高,仅仅因为着我曾经复习过了整个的考研数学内容,因此相比大家,多了一些整体的看法。

我们实际复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琐碎的知识点,学完了微分就学积分,没有什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其实很不易于之后的复习。但对于每一位第一次考研的人来说,都必然会经历过这种复习的阶段,所以我希望可以用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帮大家整体把握。

首先希望同学们体谅一下,我只是谈一下本人对于考研数学的认识,可以肯定这必然很不成熟,也会有些理解上的偏差,但一定对大家在整理上把握数学有所帮助。

先说结论:考研⾼数的本质考点是微积分及其应⽤,更具体地说是积分。我把整个数学知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主线(按照复习的顺序分别是:极限、⼀元微分、⼀元积分、多元微分、多元积分、曲线曲⾯积分)和三个看似单独的章节(分别是微分⽅程、向量与解析⼏何、⽆穷级数)。 其中,极限是微积分的基⽯:导数本质就是⾃变量趋近于0的极限,⽽积分的实质是⽆穷分割取极限,这样看来,也算是⼀种极限。因此,极限是我们复习中要学习的第一个章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最最关键的章节。极限理解不了,微积分的思想就无从谈起,也就无从谈起算什么积分了。 微分和积分的本质是把复杂的对象表达为⽆穷多个合理选择的对象的线性和。 微分的体现主要在泰勒公式,不管多复杂的函数,都可以表达为⽆穷多个幂函数的代数和。 ⽽积分更明显,不管是定积分还是多元积分,本质不外乎⼀句话: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哪管你是直线、曲线还是曲⾯,我只取你⾥⾯⽆穷⼩的⼀⼩块,做个线性和就把你解决了。 ⽆穷级数就可以很好的表现这种思想。⽆穷多个数的线性和可以与某个数等价,⽆穷多个函数线性和更是可以写成⼀个函数。 这大概就是数学上面的统一美吧。

⽽微分⽅程归根结底就是研究导数最终求出函数表达式。我们之前所学的都是给一个函数求导或是求积分,而微分方程则是给了我们⼀个由导数反求函数的计算⽅法,这其实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大家学习时可以体会一下。但我们只谈应试的话,可以这么想:既然微分⽅程的最终结果是求出某个函数,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对于函数继续考察(⽐如对其求导或积分),所以,我认为微⻛⽅程到真正考察形式是作为⼤题的某⼀步。要么是第⼀步求出某个函数继续往下做,要么是在最后⼀步得出某个微分⽅程的形式,之后再解出来得到最后的答案。

因此,我认为微分方程最热门的考点应该是与其余知识点结合的,它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一种对于函数的处理方式,而不会单独考察(虽然这样的题目也屡见不鲜,都是送分题)。 总之⼀句话,有导数的地⽅就有微分⽅程的考点。 ⽽作为⼩题,应该是主要考察微分⽅程解的形式,选择填空什么的。

⾄于向量与解析⼏何,是属于为多元微积分应⽤做知识准备。⽽其中的各种曲⾯表达式,也是为了求⼆重积分与三重积分。这地⽅假如没学好,图形没法画,空间想象能力达不到要求,很多积分就求不了。这也是很多人做三重积分题⽬遇到的问题:不知道题目描述的图形是什么,也就无从算积分了。

再谈⽆穷级数:是指⽆穷多个数或者函数相加。 ⽆穷级数分为常数项级数和幂级数,看起来复杂的幂级数反⽽是简单的,考察收敛域、求和与展开。但变化性也很⼤,需要很多计算技巧。 ⽽看起来⼗分简单的常数项级数,其实却不简单。主要考察判敛,很多需要放缩的技巧(当⽐值、根植失效时,转⽽使⽤⽐较法),这部分对数学能力的考察比较高,但考过的题目很少。 根据这条线⾛下去,多元积分学与线⾯积分是绝对的“集⼤成者”,内容已经包含了定积分、多元微分、重积分的计算,难怪是考研每年必考的。 2016年曲线曲⾯积分各⼀道,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因为考研试卷受篇幅限制,题⽬就那么多,那么⼀定在有限的题⽬⾥考察最多的知识点,既然线⾯积分已经能包含定积分等知识点,那么为什么不考线⾯积分呢?这是⼀个很好理解的逻辑。因此,要足够重视高数后面的内容。一元微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为学习多元积分做准备。

8、关于考研党的格局

有的人很没劲,老喜欢和别人比时间、比进度。最最没劲的是偷偷摸摸的和别人比时间,对你的进度异常关心,而却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讳莫如深。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的身边都会碰到个这样的同学。但我想根据自己身边的“样本”来说明问题:那些做事不够“光明”的同学,大多没有考上研。

我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明明十分努力,还时刻关心别人的进度,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呢?

无可否认这类行为本质上只是出于对于自我的保护,甚至有某种自卑在作祟。我们本没有权利评价他人的做法,但现在讲考研,我不得不说,我的想法是这些同学失在了格局上面。

所谓格局,我认为就是价值观念。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目标、他又是用何种途径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反映了一个人的格局大小。我仅仅就考研来说,把格局分为下面几种:

一度格局:不努力的人。在自习室玩手机、看动漫,在玩了之后无比悔恨,但到了学习时依旧会沉溺于自己的惰性。

我特别讨厌人性中软弱的部分,尤其是自怨自艾却又不作出改变的人,最最讨厌的是“早知道我当时……”这种言论。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年人最让人瞧不起的一种行为,希望有这种做法的同学反省一下。

二度格局:努力但只关心自我的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一个考研党都是他的竞争对手。他的眼里只有如何提高自己的分数。他们过分的关注别人的进度和水平,无非是想要获取某种安全感,以及“获胜”的快感。但由于支撑他们前进的是一种比较扭曲的心理,因此这类同学很容易迷失自己,忘掉真正重要的事情,陷入互相比较的怪圈,而忘掉了要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在遇到困难时,也往往会缺少身边朋友的帮助和支撑自己的足够强大的内心。

三度格局:努力且一起进步的人。我认为这是最理想的考研人的状态。拥有与他人共同进步的人是不缺朋友的,他的复习过程也是充满快乐的。而且你要相信我,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独立自主,朋友的关心以及帮助会让你受益匪浅。

我依旧十分怀念我的考研生活,虽然主旋律是比较苦逼,但我们有一大帮子同学,吃饭自习都在一起,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仍旧是以我为例。其实我是一个极度的缺少自信的人,充分体现在对于自我价值的缺失:时至今日,我仍旧认为自己一无所长,9月份去了学校后会被虐的体无完肤。但我的朋友反而对我很有信心,在考研后期那段灰头土脸的日子里,我每次失去信心时都会找朋友去开解,他们总能表现出对我的信心,让我安心的去学习。

对我这种本身没有信心的人来说,朋友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对于那些一度格局的人,你们要学会自救,关键是问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考研欲望。结果是否定的,那么不妨赶快停止,去做些别的真正喜欢的事情。而如果自知一定要考上研却总也努力不起来(所谓的“懒散惯了”),那么我建议你做些极端的手段,比如不带手机之类的。

对于二度格局的人,我表示充分的理解,甚至还有些同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处,你们也一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但你不妨听我一劝,尝试着敞开心扉,就会发现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光明磊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所谓“大丈夫做事,不可使人不知”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其余的、深受二度格局的同学所扰的同学,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格局,要光明磊落,树立共同进步的态度。其次你要记住我的样本调查结果:格局低的人,考上研的比率也低。所

以啊,不妨以一种怜悯的眼光看待这类同学,没有必要为其所扰。

9、评论区的一些问题解答:

第一张思维导图软件是ios上面的MindNode。

没有报过任何辅导班,也不认为这东西有用。

很多人都关心歧视问题。关于这一点,本科出身一定是老师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这毋庸置疑。但所谓“之一”,就是如果你和一个出身比你好的学生表现出了相同的水平或考分,那么出身就是你被刷下去的直接原因。但如果你比他考分高,或者能力强,我想也没有人会把你刷掉。对老师来说你就是商品,质量一般,要怪老师只爱名牌吗?反之:”哇这个冷门牌子从未听说过但真的好好用” ,对老师不是一个很好的反差萌吗?他要定你了。2018年考研需要准备什么?专科考研需要什么条件?本文为知乎转载

    (编辑:admin)
    相关研招信息文章推荐

    口碑课程网介绍

    口碑课程网logo

    口碑课程网,是由清北复交等全国TOP名校经营联合创立,是一家为全国数百万考研学生提供高端高质高效1对1定制化学生辅导的在线教育公 司,目前已经拥有8000+来自一线学府优秀师资储备,成为考研在线辅导佼佼者。 从2007至2013,6年线下教学经验,积累数万辅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