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与导师:到底该如何相处

发布时间:2018-01-23 15:30 | 来源:口碑课程网综合整理 | 阅读:

博士生与导师:到底该如何相处

博士生和导师究竟是什么关系?近日,这一话题因一起自杀事件再被聚焦。

(报道来源:科技日报)

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疑似跳河溺亡,他的女友吴静成了斗士,贴出了男友和导师的聊天记录截图,直指导师要为男友之死负责。截图显示,杨宝德导师周某经常要求其为她拎包送水,给她买饭,陪她吃饭、逛超市……杨宝德成了为导师打杂拎包的“苦力”。

20日,西安交大公布事件处理结果,取消了杨宝德导师周某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在美国,任何一张截图都足以使老师丢掉饭碗,甚至去蹲监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杨荣贵直言,学生来学校是来学习的,他要做的,只是和课程与学位相关的论文工作。

在国内,师生互动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一点是,导师很重要。

“你读博生涯的成功与否,跟导师有八成以上的关系。”国内某一流高校理工科博士毕业生邹阳(化名)说。“导师能决定你的前途。”北京语言大学文科博士生杨晶(化名)表示。

在学术圈内,这是“常识”。

投到哪个导师门下,就被贴上了标签

对博士生来说,选好导师、投入师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进入学术圈的原始积累。

老师所在的“派系”,所占的“山头”,所拥有的资源……这些对初入学术之路的博士生来说,至关重要。导师的学术视野和科研审美,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博士期间迅速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

“我就是瞎选了一个导师,当时啥都不懂。”孙兵(化名)从外校考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读博士,在一大堆研究员中选中了他的导师。但这导师能力如何、人品怎样,他一概不知。一切就像撞大运,总结起来,孙兵觉得自己选导师的运气中等。“人家让你按时毕业了,这运气还不好吗?”

但运气真正好的,是那些选中了“大牛”的学生。“我现在明白了,要选导师,就得选在业界只手遮天的,在院里地位高的,其他都是虚的。”老师资源多,学生就能跟着沾光。“这老师说话有分量,他说一句话就能帮学生把事办成。”孙兵举例说,院内某“大牛”导师的学生,“水平还不如我”,顺利赴国外跟着业界大佬念博士后。

“学术圈是要混资源的。你导师能拿到多少项目,分给你多少课题,帮不帮你发文章,甚至给不给你找工作……一个好的导师,比什么211、985之类的平台都重要。”杨晶说,博士生和导师确实有人身依附关系,进了哪个导师的门下,你就被贴上了他所在“山头”的标签。

和导师不对盘?忍着!

成彤(化名)跟的就是“大牛”导师。他也就读于中科院系统,所学专业偏向工程。导师牛,项目也就多。刚跟着导师时,成彤几乎成了空中飞人,每个月要飞一万多公里,去做导师在各地的项目。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他都是位好导师——项目多,给学生发钱大方,在学术圈和业界人脉宽广。“他对我们,就像父亲对孩子一样。”

然而,博士还没读到一半,成彤的导师就不幸去世。主心骨的骤然离去,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极大的打击。

之后团队的副研究员接棒带队,团队的工作重心也随着这位副研的喜好转变到了成彤并不感兴趣的方向。“我偏好工程,他喜欢科学,不是很合。但我想着,还是要把学位拿到,就得去做这位小老板想做的东西。”

孙兵和成彤都很清楚,作为博士生,一方面要探索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要帮老师干活,帮助完成老师的科研任务。

有时是和导师合作,但有时也是为了哄导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导师也有不靠谱的时候。孙兵回忆,导师经常要他帮忙计算一些“从理论上推就是错误”的东西,而且态度强硬。每次计算都相当费时,但孙兵不得不乖乖领命去算。他也抗议过,但无效,导师说,你先去算,算不出来再说。“一算就是半天时间。”

要毕业的那一年更是“水深火热”。导师临时加码,要求孙兵的毕业论文写出新东西,不能仅仅做之前研究工作的总结。但除了写毕业论文,孙兵依然要帮老师画图、算题、跑程序。孙兵每天早上8点起,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中午也无法休息。

生活还要继续。最后,孙兵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并将其中一部分写入了毕业论文。导师又说,此内容和毕业论文主题关系不大,应删掉,但又问他要了原始数据。“这不是明摆着要窃取我的劳动成果吗?我能有什么办法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孙兵最常说的话,就是“我又能怎么样”。导师握着你的毕业证,你最好听话。换导师?所里已明确说了,为了所内和谐,最好别换。而且,你一走,意味着这个老师浪费了一个博士名额,不够仁义。

“A老师如果收了B的学生,就是得罪了B。”邹阳说,“没有哪个老师愿意为了学生得罪同事。”

至于抗争,要到毕业之后。毕业后,导师给孙兵发过信息,让他有空时回趟学校,讨论下孙兵毕业论文发表事宜。

孙兵没有回复。

该如何与导师相处呢?

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凡事都要适度。可能有的导师把这个度把握得很好,那么同学们就会觉得他是个好导师;

有的导师没把握好这个度,同学们会觉得这个导师太功利或者太清高。

偏重偏轻都不好,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的国家,有着讲究中庸的传统。这是对各位导师说的,也是对各位同学们说的。

上研究生一直到博士,我们年纪也都不小了。我们也需要成熟的看问题,当我们自己的导师没有把这个度把握好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做?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对各位在读研究生和博士一点帮助。

1、做自己该做的事

你是来了解新知识的,或者是来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那么你就要多读文献,以求对这个专业有一个综合的认识,对新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你是来拿文凭的,那么你就要针对你将来的工作需要,与老师做好交流,告诉老师你的需要,然后一起探讨如何解决;你是来投身于这个行业的,那么不需要我多说,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2、成熟些,学会理解和观察

每个导师的脾气都不一样,每个导师都是一个普通人,跟我们一样。怎么与导师相处?这个问题也许很难,但是如果你知道怎么与同学相处,那么我说,你肯定可以很好的与导师相处。不要把他们看得太高大,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太遥远,更不要把他们看得那么龌龊,只为了钱活着。

学会坦诚相待,学会理解和观察,诚然,几乎所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有一种莫名的害怕,也许这就是“老师”的威力所在。但如果你和导师要有顺畅、有效的交流,请你一定要坦诚。

坦诚地告诉导师你的想法和规划,才能让导师对你有正确的指导和规划,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坦诚地告诉导师你的不懂、不理解之处,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最后坑的是自己。

他们就在你的身边,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试着去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你们相处得很融洽。

3、摸清导师的脾气 ­

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地把导师“美化”成“观音菩萨”式的人物: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其实导师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有的导师性子慢,也有的导师性子很急,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人的脾气总是各有特点。 ­

因此,博士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挑选最高效的词汇、语言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博士生与导师沟通的语言要像玻璃一样透明,一句不行,就再说一句,这也许叫“导师语言”。 ­

冯长根认为,博士生要鉴别自己的个性和人际交往技巧与导师的差别,然后逐步消除这些差别,作为学生,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导师已经带着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在科研中得到了成功,学生没有必要因此去犯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

4、 “我能行!” ­

博士生在与导师的交往中,赢得导师的尊重也很重要。 ­

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虽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在该领域的经验也比学生多,但是具体科研工作的细节不一定是导师完全了解的,如果博士生在与导师交流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导师,让导师对学生的工作也失去信心。 ­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并赢得导师的尊重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博士生只要对导师说:“我能行!”冯长根曾经有个学生,他在回应老师交予任务时总是说:“老师,您放心……”这样有信心也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就会赢得导师的尊重。 ­

在与导师的交往中,博士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赢得导师尊重的首要因素,高于其做出的研究成果。博士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确保自己已经得到某些深层次的好东西、好想法再交予导师,否则导师也会厌烦。 ­

5、 稍稍有些个性 ­

许多学生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很多都是百依百顺,这样也没有好处。对于一个学生来讲,稍稍带着一些个性与导师交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如果一个博士生已经应用了上述第四条建议,那么他就得到了一个直接的好处:处在和老师正常交往甚至“谈判”的地位,博士生完全可以跟导师提出一些对实验的方式、顺序等的具体安排,甚至是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看法,因为导师已经开始重视他的看法,导师也会在你的意见中得到一些启发。 ­

这对博士生自己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博士生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被训练成独立研究者的过程,如果他在与导师交往中应用这个准则,那么就会更快地完成这个过程。 ­

要知道,博士生与导师在博士生活中是“利益共同体”

    (编辑:阿游呃)
    相关研招信息文章推荐

    口碑课程网介绍

    口碑课程网logo

    口碑课程网,是由清北复交等全国TOP名校经营联合创立,是一家为全国数百万考研学生提供高端高质高效1对1定制化学生辅导的在线教育公 司,目前已经拥有8000+来自一线学府优秀师资储备,成为考研在线辅导佼佼者。 从2007至2013,6年线下教学经验,积累数万辅导案例